零碳园区是什么?
首先,零碳园区尚没有标准定义,普遍认为:零碳园区,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,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,在一定周期内(通常为一年),通过清洁技术支持、碳回收技术、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,从而全年实现碳元素“零排放”的现代化产业园区。
再如毕马威团队对于零碳园区的解释,同样提出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相对平衡时,则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零碳园区的判断标准。
零碳园区的相关政策
(一)双碳政策
近年来,有关双碳的政策频发,围绕着节能降碳,我国采取“1+N”的双碳政策体系推进双碳工作。“1”是指2021年10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国务院印发的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,“N”是指能源、工业、交通运输、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以及科技支撑、能源保障、碳汇能力、财政金融价格政策、标准计量体系、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。
(二)零碳政策要点
1.园区改造。2021年7月1日,国家发改委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要求,实施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,组织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。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,推行热电联产、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,推动能源梯级利用。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。
2.能源改造。2021年2月2日,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》要求,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,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、能源梯级利用、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等。鼓励建设电、热、冷、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。
3.节能降碳。2022年6月23日,工信部等六部门《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》要求,推进重点行业能效、重点用能设备能效、企业园区综合能效、数字化赋能能效提升、节能监察等,打造能效“领跑者”企业、超级能效工厂。
4.近零碳示范。2022年7月,工信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要求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,引导提标改造,打造“零碳工厂”。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。
5.节能监察。2022年8月,工信部《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》要求抓好重点行业、领域、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,对未按照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,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。
6.碳排放评价。2021年7月27日,生态环境部《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》要求电力、钢铁、建材、有色、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试点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。
为什么要开展零碳园区?
(一)园区是产业活动主要载体必须承担零碳升级重任
园区是最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,是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载的空间载体。伴随着“企业入园”的趋势,国内大部分企业,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,工业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,近70%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,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%,工业节能低碳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,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。
(二)对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化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
对于环保业务而言,零碳园区的理念,就是要把环保由成本消耗型行业、产业配套型行业转变为共生发展,多赢互利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平台。简而言之,零碳园区就是在园区场景内,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为指导,以绿色低碳,高质量可持续为标准,以服务产业、发展产业为目标,创新、整合前沿新标准、新技术、新模式及相关产业、市场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,共同构建一个新型产业生态及共生共赢的合作发展平台,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零碳园区建设现状
我国产业园区87,524个,其中湖北省3,263个。园区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总量中占比约31%。我国工业园区约15,000个,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约2,781个(其中湖北151个)。
园区积累绿色实践经验,奠定建设零碳智慧园区基础。近年来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,从生态示范工业园区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,到低碳示范园区、绿色园区、近零碳园区等,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。同时,国家积极推进各层级低碳试点体系,截至2021年,中国已经开展了6个低碳省(区)和81个低碳城市、55个低碳工业园区、400余个低碳社区和8个低碳城(镇)试点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试点体系。其中6个低碳省(区)为:广东、辽宁、湖北、陕西、云南、天津。
零碳园区建设路径
一般而言,想要达到零碳,围绕能源、交通、建筑、碳管理等四个方面是行业内最普遍的方式。
工业园区碳减排如何做?
(一)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共享和管理
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。碳排放报告制度是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工作的重要支撑。建议两个制度逐步统一管控名录,匹配行业和产品代码标识,对接数据系统。同时,排污许可证制度应补充相关能耗参数,推进企事业单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、相互补充、交叉校核,完善监管机制。
(二)严控环境准入
以环评制度为抓手,将碳排放纳入环评的评价范围,充分发挥其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源头防控作用,严格规划、园区、项目不同层面环境准入。限制新增高能耗、高污染项目审批,严禁引入不符合规划要求和审批意见的项目,从源头上做好碳的增量管控。
(三)推动源头削减、生产全过程控制
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为契机,构建企业间的产业共生网络和绿色供应链,加强资源和物料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,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(四)推动能源转型,优化能源消耗方式,提升能源效率
完善公共基础配套服务,加强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,积极推广集中供热,集中收集处理工业废物,推动污水、固废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,通过专业化、规模化处理实现污染物处理能耗、排放量双降低。同时,大力推广再生能源替换化石能源,大幅降低因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。
(五)加强园区智慧化建设,提升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
通过物联网、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,实时获取大气环境、水耗、物耗、能耗等数据,实现工业园区减污降碳管理业务的信息化、现代化、专业化,以更加精细、动态的方式实现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智慧化。
作为省湖北联投集团旗下产业园区、绿色低碳板块的排头兵,一直以来,东湖高新集团始终坚持产城联动发展,以产业兴城,以环保护城,经近30年的发展积淀了雄厚的园区运营基础和丰富的环保服务经验。未来,东湖高新集团将一如既往,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,推进以环保科技赋能产业绿色化、低碳化发展,在“零碳园区”“零碳水厂”实践上不断突破,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持续贡献力量。
本文转载来源:QYResear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