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总体情况
12月9日以来,随着大气扩散条件转差,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次PM2.5重污染过程,范围波及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上海多个连片省市。截至12日19时,我国东部地区共有23个城市出现重污染天,其中山东省有12个,PM2.5日均浓度峰值为231微克/立方米(淄博,12月11日);49个城市PM2.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/立方米,9个城市超过250微克/立方米。
12月12日18时PM2.5污染实况
(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2成因分析气象条件:持续性大雾天气
从相对湿度上看,10日起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,特别是山东西南部、河北中部有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,相对湿度接近饱和,有利于污染物快速化学转化和颗粒物吸湿增长。从天气形势上看,10日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持续受均压场控制,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/秒,扩散条件较差,容易导致污染物逐步累积。
12月12日全国大雾预报图(来源:中央气象台)
污染排放:山东、河北的污染排放相对突出从12月京津冀及周边和长三角地区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看,12月9日以来,山东、河北大部分城市和苏北、皖北个别城市SO2和NO2浓度在区域内明显偏高,12月10日的对流层NO2浓度高值区也分布在上述地区,表明上述地区燃煤、工业和机动车排放相对较高。
12月1–1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中北部城市SO2和NO2浓度分布
(数据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12月10日对流层NO2柱浓度
(来源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团队)
化学转化:本地气态前体物的快速转化主导了PM2.5的增长选取污染相对严重的山东省,分析化学成因。随着污染等级上升,山东中部、东部城市的污染特征雷达图分别从偏SO2型、偏NO2型转为偏PM2.5型。
12月9日和11日山东省PM2.5污染等级分布(左)及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(右)
(数据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以淄博为典型城市,进一步分析PM2.5组分特征。11日上午PM2.5浓度增长阶段,硫酸根、硝酸根离子浓度分别上升110%、75%,表明燃煤排放的SO2和重点工业行业、柴油车排放的NOx等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是PM2.5浓度上升的关键因素。
淄博12月9-11日PM2.5主要组分浓度变化
(数据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区域传输:偏北风影响下污染影响到长三角地区中部12日,江苏、上海等城市PM2.5小时浓度先后达150微克/立方米以上。以上海为例,后向轨迹结果表明,气团自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明显,表明北部污染传输对长三角中部造成影响。
12月10-12日上海、连云港和盐城PM2.5浓度变化
(数据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上海12月12日4时后向轨迹
3污染应对针对本次污染过程,各地积极应对采取预警应急措施。截止到12月12日,17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,43个发布橙色预警,15个发布黄色预警,按照最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,根据各企业绩效分级水平,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。针对典型城市进行减排量测算,若各项措施得以全面落实,淄博在红色预警期间可减少20%~30%颗粒物、SO2和NOx的排放量;邢台在橙色预警期间可减少10%~20%上述污染物的排放量。
12月12日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和江苏重污染天气预警情况
4预测预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
13–14日,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,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优良,河南受上游传输影响,个别城市可能污染程度短时加重,首要污染物为PM2.5和PM10;15日,区域转为偏南气流控制,以良-轻度污染为主;16–17日,相对湿度增加,中南部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;18–19日,受弱冷空气影响,扩散条件较为有利,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优良。(来源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)
长三角地区
13日,受冷空气及上游传输影响,区域空气质量总体为轻-中度污染,局地重度污染;14日,冷空气持续影响,区域整体为良-轻度污染;15–17日,受高压控制转低压槽影响,中北部以良-轻度污染为主,南部以良为主;18–19日,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,中北部轻-中度污染,局部短时重度污染,南部良至轻度污染。(来源: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、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)